七度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互联网冲击下山东出版集团这样“求变”
编辑导读:
本报深圳5月10日电 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发布了第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位列其中,这是山东出版集团第七次入选。我省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提名。大众网深圳5月13日讯 (特派记者 王磊 赵洪栋 亓翔 姜洋)近日,在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上,山东出版集团第七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引发网友们的关注。记者注意到,在传统出版业受互联网冲击面临生存窘境的当下,山东出版集团却在过去三年,在体量和效益两方面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在逆势上扬的背后,山东出版集团都做了什么?5月11日上午,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华向大众网记者讲述了这家老牌文化国企惊艳转身的故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喜马拉雅、知乎等网络平台的兴起,内容载体、发行渠道和读者的消费习惯越来越多元化,这对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张志华说,为了应对这一冲击,近年来,山东出版集团抓住商业模式创新和人力资源素质提升两个关键,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抢得了先机。经过三年发展培育,山东出版集团2017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5.96亿元,较2015年(79.92亿元)增加16.04亿元,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14.1亿元,较2015年(8.13亿元)增加5.97亿元,增长73.4%;资产总额209.41亿元,较2015年(154.74亿元)增加54.67亿元,增长35.3%。
全集团上下达成高度一致:要发展,必须寻找新动能。
记者注意到,在探索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山东出版集团主抓了出版、发行和多元化这三大板块。张志华说,在出版板块,旗下的每家出版单位正努力从一个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提供商转变,为消费者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为此,该集团实行了“双品双效”工程,创品牌社、出品牌书,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发挥导向作用, 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同时注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2017年,在全国图书界三大奖的评选中,山东出版集团获得了16个奖项,特别是该集团荣获的“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这个评选全国仅有10部作品入围。
同时,山东出版集团积极推动文化精品“走出去”。2017年,集团策划举办了中国·山东“一带一路”版贸会,来自35个国家的151家国内外出版机构、版权代理机构参展,共输出版权265种。今年,这项工作被列入省委工作要点,山东出版又“创新”了一下,把版贸会办到了“一带一路”阿语地区,与国外出版机构共签订101种图书版权协议,其中输出阿拉伯语图书版权65种。“尼山书屋”、“尼山书架”纷纷随之落地,受到中宣部高度肯定。
在发行板块,山东出版集团实施了“三新战略”,明确新定位,进行新布局,探索新路径。该集团旗下的新华书店要从过去单纯的图书营销商,向综合文化服务商转变;全力推进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实现多元化发展,并抓好教材工作;实现书店发行渠道的网络化、融合化、多元化、体验化,把每家书店建成当地的综合文化体验中心。该集团旗下的山东新华书店集团的年利润由2015年的4.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6亿元,年营收额由2015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0亿元。
在多元化发展板块,山东出版集团推动“发行+教育”融合发展,重点布局了教育装备、教育研学和文创产业。同时,山东出版集团还进军文化金融行业, 2016年该集团参股了山东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另外,山东出版集团还是两家基金公司的股东。
除了在商业模式上努力创新,山东出版集团还注重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该集团一方面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持续的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张志华说,这两年来,该集团坚持每年上半年组织中高级管理人员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进行培训,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向员工讲授宏观经济、互联网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前沿动向,增强员工对事业发展的洞察力。每年的下半年,该集团还组织100名优秀的中青年骨干,到上海、杭州、武汉等地,进行研学培训。
张志华说,未来山东出版集团将继续强化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带动山东出版行业做大做强,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贡献。